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个人简评:一本知识管理类工具书。书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有助改善作为“信息囤积者”的我们在面对海量内容时的焦虑和不知所措。这本书从更深层次上讲,属于“自我提升”范畴的对立面。它是关于优化你自己之外不受你限制的系统。有了第二大脑 的力量,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一切都只是信息,你是将其流动和塑造成你想要的任何未来的大师。
第一部分基础
展示创造第二大脑的实践,介绍基本原则和工具。
01 Where it's start(略)
Your mind is for having ideas, not holding them.—David Allen, author of Getting Things Done
We extend beyond our limits, not by revving our brains like a machine or bulking them up like a muscle—but by strewing our world with rich materials, and by weaving them into our thoughts. —Annie Murphy Paul, author of The Extended Mind
It is in the power of remembering that the self’s ultimate freedom consists. I am free because I remember. —Abhinavagupta, tenth-century Kashmiri philosopher and mystic
第二部分方法
构建“第二大脑”的四个步骤(CODE),更有意图地捕捉和分享想法。
CODE 方法的所有步骤都旨在做一件事:帮助你使用数字工具为你工作,以便你易犯错误、永无止境的第一大脑可以做它最擅长的事情。想象、发明、创新、创造。
04 Capture—Keep What Resonates
Everything not saved will be lost. —Nintendo “Quit Screen” message
05 Organize—Save for Actionability
Be regular and orderly in your life so that you may be violent and original in your work. —Gustave Flaubert, French novelist
To attain knowledge, add things every day. To attain wisdom, remove things every day. —Lao Tzu,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Verum ipsum factum (“We only know what we make”) —Giambattista Vico, Italian philosophe
第三部分质变
提供了一套使用第二大脑的方法来提高你的生产力
08 The Art of Creative Execution
Creative products are always shiny and new; the creative process is ancient and unchanging. —Silvano Arieti, psychiatrist and author of Creativity: The Magic Synthesis
09 The Essential Habits of Digital Organizers
Habits reduce cognitive load and free up mental capacity, so you can allocate your attention to other tasks… It’s only by making the fundamentals of life easier that you can create the mental space needed for fre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James Clear, author of Atomic Habits
10 The Path of Self-Expression
An idea wants to be shared. And, in the sharing, it becomes more complex, more interesting, and more likely to work for more people. —adrienne maree brown, writer and activist
最后的思考你能做到
打造 "第二大脑 "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混乱的的系统,但如果它能给你带来进步和快乐,就是正确的。
你可以从一个项目开始,随着技能的发展,慢慢转向更有雄心或更复杂的项目。或者,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了自己的 "第二大脑",而这些都是你未曾预料到的。
当你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让自己自由地舍弃或接手对你有用的部分。这不是一种 "要么接受,要么放弃 "的意识形态,你必须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如果任何部分没有意义或不能引起你的共鸣,就把它放在一边。将你在本书中学到的工具和技巧混合搭配,以满足你的需要。这样才能确保你的 "第二大脑 "在你人生的各个季节都能与你相伴一生。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处--刚刚开始坚持记笔记,还是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组织和重现你的最佳思维,抑或是在创造更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你都可以随时回到 CODE 的四个步骤上来:
保留有共鸣的内容(捕捉) 保存可操作的内容(整理) 找到精髓(提炼) 展示你的工作(表达) 如果在任何时候你感到力不从心,退后一步,专注于当务之急:你最重要的项目和优先事项。
将笔记缩减到只保留推进这些优先事项所需的内容。
与其尝试从头开始构建整个第二大脑系统,不如集中精力,一次只推进一个项目,完成从捕捉到表达的每个步骤。
从捕捉到表达。这样做时,你会发现这些步骤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灵活得多。
你还可以简化工作,只关注 “第二大脑 ”建设的一个阶段。想想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不久的将来想要达到的目标:
您是否希望记住更多内容?使用 PARA,根据你的项目、承诺和兴趣,重点培养捕捉和整理笔记的习惯。
您是否希望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将想法联系起来,并发展您的规划、影响和成长能力?尝试使用 “渐进式总结法 ”不断提炼和完善您的笔记,并在每周回顾时重新审视它们。
您是否致力于在减少挫折和压力的情况下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专注于每次创建一个 “中级套餐”,并寻找机会以更大胆的方式分享它们。
十二个你现在就可以采取的实用步骤,让你的 “第二大脑 ”开始运转。每一个步骤都是开始在你的生活中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习惯的起点:
-
决定你想捕捉什么。把你的 “第二大脑 ”想象成一本私密的普通书籍或日记。你最想捕捉、学习、探索或分享什么?确定两到三种你已经重视的内容,然后开始行动。
-
选择你的笔记应用程序。如果你还没有使用数字笔记应用程序,现在就开始使用吧。请参阅第 3 章,并在Buildingasecondbrain.com/resources 获取最新的比较和推荐。
-
选择捕捉工具。我建议从 “稍后阅读 ”应用程序开始,保存任何你感兴趣的文章或其他在线内容,以便日后阅读。相信我,这一步将永远改变你对内容消费的看法。
-
设置 PARA。设置 PARA 的四个文件夹(项目、领域、资源、档案),并以可操作性为重点,为每个当前活动项目创建一个专用文件夹(或标签)。从现在起,重点收集与这些项目相关的笔记。
-
找出你最喜欢的十二个问题,从中获得灵感。列出一些你最喜欢的问题,将其保存为便签,并在你需要捕捉什么的想法时随时重温。使用这些开放式问题作为过滤器,决定哪些内容值得保留。
-
自动抓取电子书精华。设置一个免费的集成,将阅读应用程序(如 “稍后阅读 ”或电子书应用程序)中的重点内容自动发送到你的数字笔记中(请参阅我的Buildingasecondbrain.com/resources)。
-
练习渐进式总结。使用多层高亮显示对一组与你当前工作项目相关的笔记进行总结,看看它如何影响你与这些笔记的交互方式。
-
试用一个中间包。选择一个可能很模糊、很庞杂或者很困难的项目,然后只选择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中间包--来进行工作。也许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也许是一张图表,也许是一次活动的流程,也许是与老板会面的关键议题。将项目分解成更小的片段,对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初步尝试,并至少与一个人分享以获得反馈。
-
在一项可交付成果上取得进展。选择一个你负责的项目交付成果,运用 “思想群岛”、“海明威桥 ”和 “缩小范围 ”等 “快车 ”技巧,看看你能否仅凭 “第二大脑 ”中的笔记就取得决定性进展。
-
安排每周回顾。在你的日程表上安排一个每周与自己重复的会议,开始建立进行每周回顾的习惯。开始时,只需清理收件箱中的笔记,并决定本周的优先事项。本周的优先事项。在此基础上,随着信心的增强,你还可以增加其他步骤。
-
评估自己记笔记的熟练程度。使用我们的[免费评估工具](https://Buildingasecondbrain. com/quiz),评估你目前的记笔记方法和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
-
加入 PKM 社区。在 Twitter、LinkedIn、Substack、Medium 或您选择的平台上,关注并订阅思想领袖,加入正在创建与个人知识管理相关内容的社区。分享你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或者其他你认识到或发现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与已经拥有新行为的人在一起更有效的了。
虽然构建 “第二大脑 ”是一个项目--一个你可以承诺并在合理时间内实现的项目--但使用 “第二大脑 ”是一个终身的实践。我建议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时间点重温《构建第二大脑》。我保证你会注意到第一次错过的东西。
无论你是专注于实施 CODE 方法的一个方面,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过程中,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你都是在与生活中的信息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你正在与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你正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身份,在这个身份中,你掌控着你周围涌动的信息,即使你并不总是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当你踏上个人知识管理的终身之路时,请记住你曾经取得过成功。有些你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做法,现在已经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习惯和技能看似不可能掌握,但你现在却无法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有些新技术,你曾发誓永远不会接受,但现在你每天都在使用。这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看起来陌生和奇怪的东西,最终会让人感觉完全自然。
如果我能给你留下最后一点建议,那就是追逐令你兴奋的东西。当你被一个故事、一个想法或一种新的可能性所吸引和痴迷时,不要让那一刻就这样过去,好像它并不重要。这些才是真正珍贵的时刻,任何技术都无法为你创造。用你的一切去追寻你的执着。
只是一定要一路记下。
奖励章节:如何创建有效的标签系统
几千年来,哲学家和学者一直痴迷于寻找一种组织人类知识的普遍方式。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试图将所有知识分为十大主题。 在 16 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认为,所有人类知识都可以分为三类:记忆、推理和想象。 20世纪,印度图书管理员Shiyali Ramamrita Ranganathan提出按人格、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对知识进行分类。
所有这些努力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分类系统——称为“分类法”——每一种知识都可以放入其中。 但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随着我们的知识在数量和复杂性方面呈爆炸式增长,这种通用分类法的可能性已经减弱。 很明显,任何此类包罗万象的类别要么过于宽泛而无用,要么过于狭窄而无法通用。 对人类知识进行普遍分类的梦想破灭了。
标签的问题
尽管创建可行的分类法很困难,但许多现代笔记应用程序提供了“标签”功能,允许你根据主题、主题或类别对笔记进行标记或分类。 通过将标签应用于笔记,你可以查看它与其他笔记的关系和关联,而不管它们位于何处。
这种诱人的可能性导致许多人花费无数时间试图创建一个包罗万象的个人标签分类法,该分类法将应用于他们捕获的任何未来内容。 但根据我的经验,这是徒劳的。 我们不太可能在历史上许多最伟大的思想家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 没有这种普遍的知识分类法,任何致力于该目标的努力只会导致挫败感。
虽然标签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有用,但我看到人们使用它们的最常见方式——在创建每条笔记时标记它可能与它可能相关的每个主题——存在严重缺陷。 例如,关于城市规划的注释可能会被标记为“设计”、“建筑”、“公共交通”、“邻里安全”、“地方政治”等。 这似乎是一种显示笔记之间所有联系的有效方法,但它与我推荐的方法恰恰相反。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需要你预先花费大量精力做出一系列费力的决定,然后你甚至还不知道是否以及如何使用这份笔记。 这往往会使你对做出正确的决定产生极大的焦虑,以至于你可能会完全放弃记笔记的做法。
传统上,在计算机功能不如今天的时代,标签用于促进搜索和检索。 但是搜索技术现在已经很先进了,笔记中的每个词实际上都是一个关键词。 我们可以像搜索添加的任何标签一样轻松地搜索笔记的全部内容。
最终,标签应该促进有效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思维。 你的时间和精力最好花在思考如何使用你的笔记内容来推进你的项目和目标上。
我为现代知识工作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标签用途:跟踪笔记的进度。 遵循我们在构建第二个大脑中用作北极星的相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可以将标签的用途从分类转化为行动,为我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带来深远的好处。
标签是一种高阶技术
在我提出三种使标签可操作的具体方法之前,我想指出标签应该被视为一种高级技术。 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旦我们开始应用标签,就会非常想随意地给每一个笔记贴上标签,而不考虑所有这些努力是否值得。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正在尝试使用我们的笔记来完成什么,以避免“为了做标签而做标签”的陷阱。
出于这个原因,我建议等到你已经记录了数百条笔记并使用它们完成了多个项目,然后再尝试使用标签。 我鼓励你从小处着手,尽可能长时间地坚持使用更简单的 PARA 文件夹,并将你现在的精力集中在将你捕获的笔记转化为有形输出上。
三种可行的标记方法
你可以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并回答一个关于给定笔记目的的重要问题,根据需要使用尽可能少或尽可能多的这些技术,或者仅将它们用于需要更高级别严谨性的特定项目或领域。 你创建的每个标签都应回答有关笔记过去、现在或未来状态的问题,以便你始终了解它的去向和去向。
让我们更仔细地检查每种用法。
- 为你的用例创建个性化标签(我的笔记将如何使用?)
对于特定领域或专业,分类法不仅有用,而且必不可少。
化学家使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元素置于一个共同的系统中,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元素之间的差异。 生物学家使用动物界、门类、纲等的标准化系统将每个物种置于动物界的一个生命之树分支上。 如果没有就艺术流派和艺术时期达成一致的条件,艺术评论家将无法讨论艺术趋势。 每个行业都依赖分类法以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分类。
同样,如果你已经知道你的笔记可能被如何使用——例如在论文中引用 (Source),作为试验中的证据 (Evidence),或作为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 (Slides) – 它可能有助于根据这些用例标记你的笔记。 这确保无论何时你需要引文、证据或幻灯片图片,你都可以在笔记中搜索该类型的内容并立即拉出许多选项以供选择。
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的例子,他创建了一组个性化的标签来帮助他作为电影编剧的工作。 他记下他在阅读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想法,并在适当的情况下添加以下标签之一:
C = 对可在故事中使用的角色的描述(Character)。
L = 有趣或开起来有趣的位置(Location)。
O = 好奇或令人回味的对象(Object)。
S = 有弦外之音的或有启迪的情境(Situation)。
A = 不寻常或有启迪的行为(Act)。
T = 体现在生活中的任何有趣的主题(Theme)。
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可能如何使用他捕获的信息块,所以他可以证明根据最可能的用例预先付出努力来标记它们。 当他坐下来专心工作时,他可以轻松地执行简单的搜索并查看这六个类别中任何一个类别中的所有笔记。 用他自己的话说,“然后我可以并排看到所有这些笔记,如果有任何特定的元素组合让我印象深刻,我就有了一个故事创意的开端。”
问问自己,“我捕获的内容最常见的用例是什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根据最终产品标记笔记将用于: 演讲、文章、包装、网页、项目计划、会议日程 、预算
根据笔记包括的信息类型来打标签:论据、理论、框架、证据、主张、反驳或问题
选择适合你的职业和生活需要的标签需要一些思考。 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迭代过程,所以如果你在找到有效的标签集之前遇到了一些死胡同,请不要感到惊讶。这些标签会足够简单到可以持续使用,也足够有用使得我们值得为之付出努力。
好消息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自由制作标签,因为没有其他人必须批准甚至理解你使用的标签。 一旦找到适合你的标签集,它们的简单性和实用性就会真正解放你。
- 使用标签跟踪笔记的进度(我的笔记目前如何使用?)
这些类型的标签与笔记的内容无关。
当你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想法、见解和观察时,你会开始注意到许多想法在被使用或共享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虽然有些笔记与特定项目明确且直接相关,但其他笔记则更加模糊和开放。 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从你的第二大脑析出。
随着你知识库的扩大,有时你可能会觉得有必要跟踪他们在实现你想要在生活中创造的成果方面取得的进展。 你不需要记住每个笔记的状态——你也可以将该信息卸载到你的第二大脑!
以下是我看到人们如何成功使用标签来跟踪笔记进度的几个示例:
根据其在项目中的角色进行标记:会议记录、时间轴、预算、决策、行动、想法或目标
根据工作流程的当前阶段进行标记:计划、进行中、等待批准、已审核、已批准、暂停或已完成
它们是关于它的上下文——特别是它被使用的上下文。 由于有关笔记当前状态的信息通常不包含在笔记本身中,因此值得以标签的形式添加它。
通过使用你的第二大脑来跟踪你的思维进度,你可以更轻松地回到上次与笔记互动时的思维状态。 这些小的上下文线索可以帮助你从中断的地方继续学习,无论是几天前、几周前还是几个月前,所以你永远不会失去任何进展。
- 仅在需要回溯时标记笔记(我的笔记是如何被使用的?)
有时,一个想法的真正本质只有在它被付诸实践后才会变得清晰,就像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从你的原始思维汤中冒出来。 数字信息具有难以置信的可塑性,回溯地组织你的笔记通常比预先尝试和猜测你最终可能需要的所有项目、领域和资源更容易。
我曾经与一位自由顾问合作,整理她的想法并阐明她向客户提供的专业知识。 她专门帮助公司改进招聘流程,并收集了数十份关于招聘各个方面的笔记。 她确信自己手头有大量宝贵的知识,但对将其组织成富有成效的形式的前景感到不知所措。
我们首先确定了她在咨询项目中通常看到的招聘流程的每个阶段:撰写职位描述、审查申请、评估候选人、检查推荐信等。 我们可以为其中的每一个创建 PARA 文件夹,但它们不完全是项目。 相反,它们代表了她流程的各个阶段以及她个人处理复杂招聘问题的方式。 我们不想将她现有的笔记从各自的 PARA 文件夹中移走,但我们确实希望能够通过快速搜索在一个地方看到与“撰写职位描述”或“审查申请”相关的所有笔记。 这是标签的完美情况:当你想要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查看”你的笔记,而不必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规模重组。 通过这种方式,标签提供了一个替代镜头,你可以通过它查看你的知识和专长。 它们允许你从不同于 PARA 类别的角度查看笔记的横截面。
尽管招聘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的广泛话题,但通过关注这位顾问业务的实际用例——公司的咨询项目——突然间,组织她的知识的任务变得容易得多。 我们为招聘过程的 10 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创建了标签,并开始使用它们来标记她的笔记。 你会认为在事后为你的笔记添加结构会更难,但实际上更容易。 无需尝试提前预测你未来的需求,你可以简单地查看你已经收集的内容并选择似乎有机出现的分组。
我建议不要在第一次捕获内容时应用标签,而是在需要使用它时应用它们。 通常,理想的时刻是你准备开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 当你在考虑特定用例的情况下应用标签时,你提出的标签将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由于你正在进行的项目的迫切需要,你将有动力进行添加它们的工作。
可操作标记的好处
它使你可以更快地进入新项目。 当你对某事感到兴奋时,与其花费宝贵的精力去准备,不如直接投入主题的核心,捕捉任何共鸣并相信你可以稍后将其整理出来。 这可确保你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直接参与学习的主题,而不是浪费时间尝试预先创建“完美”系统。
最重要的是,以这种方式使用标签意味着如果你不喜欢,完全可以跳过添加标签。 由于标签不是你组织的主要方式,如果你没有时间或精力将标签应用于给定笔记,你的想法就不会落空。 这消除了试图强迫自己为笔记想一个标签的令人沮丧的经历,即使什么都没有想到,因为你担心否则它会永远丢失。 即使没有应用标签,笔记也将始终位于你离开它的文件夹中。
一种可行的标记方法不仅可以保留我们的精力,还可以保留我们的热情。 通过将组织工作尽可能地靠近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确保我们所做的每一点工作都是必要和有用的。 你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拥有最少、最清晰和最一致的标签(或根本没有),即使它们不是“完美”或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