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第二大脑?
多少次让试图记住的重要的事情从脑海中溜走?
我们收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知识,真正需要展示什么?
有多少我们曾经拥有或遇到的伟大想法,在付诸实践之前已经从脑海中消失?
信息泛滥非但难以赋能,反倒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造成全社会的注意力匮乏。现代生活的认知需求每年都在增加,但我们仍在使用与 20 万年前相同的大脑。
普通人每天消费的信息加起来达到惊人的 34 GB。——纽约时报
我们每天消耗的内容相当于 174 份完整报纸的内容,是 1986 年的五倍。——《泰晤士报》引用研究
美国员工平均每年花费 76 小时寻找放错地方的笔记、项目或文件。—— Microsoft 的研究
26%的典型知识工作者每天都在寻找和整合分布在各种系统中的信息。难以置信的是,只有 56%的时间他们能够找到完成工作所需的信息。换言之,我们每周工作五天,但平均有超过一天的时间用于寻找工作所需的信息。有一半时间,甚至没有成功做到这一点。——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
「札记本」
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随身携带的记录他们有趣想法的一本书。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在信息过载的前一个时期得到普及,札记本不仅仅是日记或个人反思的日志,它是受过教育的阶层用来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及其在其中的位置的学习工具。
早期英国人与从头到尾跟随叙述的现代读者不同。他们阅读时断断续续,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将文本分解成片段,并通过将它们转录到笔记本的不同部分来将它们组合成新的模式。然后他们重新阅读副本并重新排列模式,同时添加更多摘录。
什么是第二大脑?
由个人独特视角解释形成的一个个离散的信息单元(知识积木)组成,作为数字化的专业笔记储存在你的头脑之外自己的“知识库”。可以将其视为学习笔记本、个人日记和新想法速写本的结合。可以在所有设备上快速搜索、移动、组织和同步,并重新组装成新的形式。
长度和格式无关紧要——如果一段内容已经通过你的视角进行了解读,根据你的品味进行了整理,翻译成自己的文字,或者从你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灵感,并存储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那它就是合格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