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应吃多少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累积起来,胖子就可能吃出来了。从体重增加发展到肥胖往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变化必然建立在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基础之上,但是其中的差距并不一定很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全国 8 个省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天增加摄入不多的能量,相当于米饭 40g 、水饺 25g (2~3 个饺子)或烹调油 5g,累积起来一年大概可以增加体重 1 kg ,10 年、20 年之后一个体重正常的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因此,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要从控制日常的饮食量做起,从少吃 1~2 口做起。这样每天减少一点能量摄入,长期坚持才有可能控制体重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人们也应增加各种消耗能量的活动来保持能量的平衡。
对于容易发胖的人,特别强调要适度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此外还应注意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多进行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
一般而言,一个人一天吃多少量食物是根据能量需要而计算出来的,故一天吃多少以食物供给是否满足一天能量需要为衡量标准。
一个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怀孕或哺乳状态(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需要量也随之减少。另外,减肥、维持体重或增加体重的需求也会影响能量需要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已更新 2023 版),我国成年人(18~49 岁)低身体活动水平者能量需要量男性为 9.41 MJ(
中国 6 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身体活动水平人群能量需要量图
如何做到食不过量
食不过量主要指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也不低于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如蔬菜是低能量食物,油脂、畜肉和高脂肪的食物能量较高。因此,要做到食不过量,需要合理搭配食物,既要保持能量平衡也要保持营养素的平衡。
三大宏量营养素产热值:碳水化合物 1g=4kcal ,蛋白质 1g=4kcal,脂肪 1g=9kcal
以下窍门可以帮助您做到食不过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
(1)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进食过量。
(2)吃饭宜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无意中进食过量。
(3)分餐制: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提倡分餐制,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
(4)每顿少吃一两口:体重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因为短时间的一两口饭而有大的变化,但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就可以影响体重的增减。如果能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对预防能量摄入过多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对于容易发胖的人,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
(5)减少高能量加工食品的摄入: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的能量值,少选择高脂肪、高糖食品。
(6)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或聚餐时,一般时间长,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导致进食过量。